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好和推动用好民生资金是审计最大的为民情怀。一年来,市审计局聚焦民生福祉,全面履职尽责,共开展审计项目96个,涉及部门单位142个,促进增收节支6亿元,审减投资5.1亿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4.65亿元,移送案件线索及处理事项51件,促进完善制度措施100余项,更好发挥建设性作用;率先创建企业审计大数据平台、“决策查”审计软件,智慧审计、文旅产业审计、审计精准服务市委决策等领域工作经验在全省作典型发言,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当好民生福祉增进“保障者”
全覆盖核查16件市办实事实施情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领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安排民生审计项目占比50%以上,把监督跟进到民生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是着眼促进“劳有所岗”。立足就业这一最大民生,连续第3年审计就业优先政策落实,重点关注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使用等情况,揭示6大类近20项问题,推动细化灵活就业保险补贴政策,完善安全技能培训补贴申领系统,发放补贴5626人次,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移送虚构劳动关系骗取失业金的重大违法问题线索3起,联合公安部门破获我省首起失业保险金诈骗案,一举击破跨区域协作欺诈骗保的产业链条,追回资金166万元。
二是着眼促进“困有所济”。开展困难群众救助政策审计,密切关注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孤困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促进照护服务费拨付到位39.73万元,收回违规发放的救助资金23.52万元,有关区市完善群众急难事项发现机制,将符合特困供养认定的人员纳入保障,推动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三是着眼促进“病有良医”。密切关注医疗卫生健康政策落实情况,特别是针对疫情防控,对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深入审计调查,推动全市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措施,每千农村服务人口配备乡村医生不少于1名、每万居民配备全科医生不少于2名,加快国医馆建设,有关区市拨付卫生健康补助资金2700多万元。
四是着眼促进“住有宜居”。围绕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建设,主动跟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助推175个攻坚项目规范建设,保障254亿元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将地铁及沿线开发、重点市政道路及未贯通道路打通工程、公园城市建设等项目作为关注重点,严把资金流向,盯紧关键环节,揭示风险隐患,推动全市30个项目复工或开工加快建设,23个已开工项目办理建设手续,审减投资5.1亿元;开展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审计项目,推动平度奥体中心等场馆对群众全面开放,全市1.7万余件健身器材更新、健身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等纳入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城市更新全面提速,民生工程直抵人心。
五是着眼促进“民有所保”。首次开展农业保险费补贴资金和政策审计,揭示部分农业保险政策接续、组织实施等方面问题,提出政策需统筹细化、险种需扩面提标、信息共享机制需建立健全等7项审计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和区市出台制度15项,制定农业保险补贴监管细则,督促补发理赔款114.07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二、聚焦市场主体难点堵点,当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者”
立足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精准聚焦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关键要素,以审计监督实效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
一是聚焦实体经济提质。启动市属国有企业3年轮审行动,审计市属国企23户,涉及财务收支1700亿元。特别是围绕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和效益增长,全覆盖数据扫描分析21家市属国企的5700多个资本运营项目绩效,帮助企业全面梳理对外投资情况,全方位扫描评估并揭示部分投资面临风险等普遍性、苗头性问题,促进主管部门及企业建立健全制度81项,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保驾护航。开展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工业企业转型引导资金等审计,针对“专精特新”、产业链配套、小微企业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30余项政策、9类奖补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跨行业数据分析,涉及企业800多户,促进统筹小微企业转贷基金、工业转型引导基金等2600多万元,同时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奖补项目重点骨干企业范围、小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申报条件,增强政策引导作用。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提速。突出关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重点产业优化发展情况,如,通过文旅产业发展资金绩效审计,促进相关资金拨付近4500万元、惠及218家企业,出台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影视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提振行业发展信心。突出关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政策审计、重点国企科技创新发展审计,推动出台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3400多万元专项资金加快拨付到位,主管部门将创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成果落地转化等相关指标纳入考核,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三是聚焦营商环境提优。密切关注审批提速增效情况,推动主管部门创新实施“项目直通车”等举措,提级办理竣工联合验收等手续,为企业提供便利,保障项目早开工、早运营。密切关注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放管服”政策落实情况,移送处理工程招投标项目电子投标文件内容雷同问题59个,推动相关单位实施投标保证金全面梳理清退专项行动,出台文件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保证金收取,降低公共资源交易成本,减轻投标企业负担;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加速实施电子化,逐步消除电子招投标与纸质文件并存的“双轨制”现象,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
四是聚焦财政管理提效。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监督,涉及财政收支1200亿元;开展市级预算管理审计,同时对95个市级一级预算单位数据全覆盖分析、19个部门单位现场审计,推动做大“蛋糕”、分好“蛋糕”,集中财力办大事。更加关注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落实,推动各部门单位制定完善预算管理办法,强化内部控制管理,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更加关注财政资源统筹,推动统筹安排使用存量资金近2亿元,督促失业人员医保资金结算到位2.45亿元,“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养护市级奖补资金到位1.6亿元、列入交通建设基金使用方案1.54亿元,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三、聚焦政府改革关键点,当好治理水平提升“参与者”
立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围绕影响改革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深入研究,更好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促进各项改革措施在我市落实落地、纵深推进。
一是更高层次做好决策“参谋”。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努力做到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哪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在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完善市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运转机制,结合审计项目,紧扣决策需求,深入分析苗头性、普遍性问题,有的放矢提出建议,审计报告获市领导批示124篇次,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66篇次,为谋划大局提供参考。如,通过审计分析和建议,推动2.75亿元国资基金支持市级重点项目,出台小微企业创新转型等方面市级制度10余项;推动30多个民生项目加快建设,2795所中小学“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按时达标。
二是更大力度促进“实干家”队伍建设。以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规范用权为目标,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力度,共审计领导干部21名,查出移送所在部门有关人员失职渎职等案件线索12起。召开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修订联席会议相关制度规定,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督促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积极作为。
三是更好发挥“治已病、防未病”作用。制定审计整改约谈办法,健全审计整改体制机制,坚持督促检查、对账销号,对未整改到位的38项问题开展“回头看”,整改金额11.57亿元,做实审计“下半篇文章”。健全与纪委监委、巡视巡察机构的协作配合,与公安、税务等部门创建社保领域、涉税领域线索移送和协作配合机制,向纪检监察、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线索18件、涉及60余人。深入分析查出问题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205条,帮助完善制度措施100余项,与财政部门共同制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通知》,推动健全部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全力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通过加快推进“智慧审计”建设等举措提升工作质效,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用心听取意见建议,认真落实人大审议意见议案、政协提案,累计办理政务服务热线、政府信箱意见建议85件。对群众的意见建议,我们全部按期办复并落实到工作中,确保群众诉求及时有效解决。
一年来,我们以实际行动回报市民厚爱,但与群众期待相比仍有一些不足。如,民生审计的覆盖面仍需进一步扩大,服务决策部署落实的能力有待加强,作风能力需要持续提升,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勤审为公、善计为民,聚焦民生政策落实、民生项目管理、民生资金使用,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擦亮“为民护财”机关品牌,持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